筆式pH計在使用前通常需要校準,尤其是當測量結果的準確性要求較高時。校準是確保測量數據可靠性的關鍵步驟,但具體是否需要校準需結合儀器特性、使用場景和精度要求綜合判斷。以下是詳細分析:
一、為什么需要校準?
電極特性變化
pH電極(玻璃電極)的電位會隨時間、溫度、使用頻率和存儲條件變化,導致測量偏差。例如:
老化:電極膜逐漸老化,響應速度變慢。
污染:樣品中的蛋白質、油脂或鹽分可能附著在電極表面,阻礙氫離子交換。
溫度影響:電極斜率(每pH單位對應的電位變化)會隨溫度波動,需通過校準補償。
初始誤差
新電極或長期未使用的電極可能存在初始電位偏差,需通過校準“歸零”。
法規與標準要求
在環境監測、食品藥品檢測等領域,校準是符合ISO/IEC 17025等國際標準的基本要求。
二、何時可以免校準?
低精度需求場景
若僅需粗略判斷溶液酸堿性(如區分pH 4和pH 7),且對結果偏差容忍度較高,可省略校準。但需注意:
風險:未校準的儀器可能因電極老化導致讀數漂移,例如將pH 6.5的溶液誤讀為pH 7.0。
短期連續使用
若在同一天內多次測量同一類型溶液(如水質監測中的連續采樣),且電極未暴露于極端條件(如高溫、干燥),可僅在首次使用時校準,后續通過“兩點校準”中的一點(如pH 7緩沖液)快速驗證。
三、校準的規范流程
校準前準備
電極活化:新電極或長期未使用的電極需浸泡在3mol/L KCl溶液中24小時,或按說明書激活。
溫度補償:若儀器支持自動溫度補償(ATC),需將溫度探頭插入溶液;若手動補償,需記錄溶液溫度并輸入儀器。
校準步驟
單點校準:適用于粗略測量,用pH 7緩沖液校準零點。
兩點校準(推薦):
用pH 7緩沖液校準零點。
用接近待測溶液pH的緩沖液(如pH 4或pH 10)校準斜率。
三點校準:僅在高精度需求(如±0.01 pH)或電極嚴重老化時使用,增加中間點(如pH 10)校準。
校準后驗證
用另一份已知pH的緩沖液測試,確認讀數與標準值偏差在允許范圍內(如±0.1 pH)。
四、不校準的風險與案例
風險
數據失真:未校準的儀器可能將酸性溶液誤判為中性,導致工藝控制失誤(如發酵過程pH失控)。
設備損壞:若電極污染未及時校準清潔,可能加速電極老化,縮短使用壽命。
案例
食品行業:某乳制品廠因未校準pH計,將pH 4.6的酸奶誤判為pH 5.0,導致產品酸度不足,引發質量投訴。
環境監測:某污水處理廠未校準pH計,記錄的出水pH 6.5實際為pH 7.2,因超標排放被罰款。
五、筆式pH計實用建議
高頻使用場景:每日首次使用前校準,連續測量時每4小時驗證一次。
低頻使用場景:每次使用前校準,或至少用pH 7緩沖液快速檢查。
電極維護:校準后用去離子水沖洗電極,避免緩沖液殘留結晶;長期存儲時浸泡在3mol/L KCl溶液中。
替代方案:若校準條件受限(如野外作業),可攜帶便攜式標準緩沖液膠囊,或使用已知pH的參考溶液(如蒸餾水pH≈5.6-7.0,但精度較低)。